2017年,为补齐供给侧改革中供销社服务农民的“短板”,创新服务农业生产方式,在石林县供销社的引导下,石林富彝经贸有限公司引进云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厂”落户长湖,在建立了包括土壤数据、农作物数据、农户信息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大力推广智能配肥,引导农民从传统施肥走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量。近年来,通过调用后台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要素,亲自接收到私人订单8879笔,制售配方肥6794吨,施用面积达23928亩,实现农业生产节约成本195288元,增收44263.75元。
石林富彝经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李正福在实践中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学习党史的目的,是深化自己对党史的认识并从党史中汲取力量。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为群众办实事是真正履行供销合作社的宗旨,引导农民如何科学种地并让农民相信供销合作社,让农民从中真正得益就是最大的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他说这话很朴实,很真心,也是事必躬亲。
智能配肥广泛使用在玉米、花卉、烤烟、蔬菜、三七等农作物所取得的效果非常良好,渐渐融入农业生产中,渐渐改变着传统的施肥观念,逐步打破了农民心中的疑虑,施用过配方肥的农民更加信任智能配方肥。
据长湖镇祖莫村农民张某叙述,他家的土地大多在山腰上,比较贫瘠,往年仅凭经验传统施肥,尽管多次施加尿素、复合肥等肥料,工作量大、成本高,且收成不好。对于这些山地,张某从未抱有丰收希望。虽然这种配方肥从来没听说过,更没见过、用过,但是他相信供销社、相信经营者,就大着胆子的试用了。秋收后一算账,吓一跳:施肥工序减少了、化肥用量减少了、成本明显降低,收成反而比往年增加了30%。而其邻居对张某施用配方肥的收成看在眼里,对比自己传统施肥的收成,后悔当初没敢试用智能配方肥。当地群众看到配方肥的增收效果,不在持观望态度而是坚定了施用智能配肥的决心,这种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接受智能配肥的农民越来越多。
2021年4月至今,春耕生产大忙期间,李正福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智能化肥微工厂”里,根据农户不同的土地、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等因素,已为农民群众制售智能配方肥7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