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 机构设置 领导分工 直属企业 信息公开 教育培训 专题专栏 调查征集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供销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最新动态
昆明市供销社举办“民族团结和美家庭”故事会
[作者:昆明市供销社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7-05 11:53来源:昆明供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观,在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全面开展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的背景下,“民族团结家庭和美”就成了最符合时代意义、最体现家庭和谐的家教家训。昆明市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少数民族9人,占单位总人数的25%。一直以来,市供销社干部职工的少数民族比例和民族家庭的结构,不仅构建了和谐共荣、和睦向善的良好家风,也在单位营造了相互关心、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以积极的精神面貌推动单位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开展。

7月3日,市供销社邀请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欢聚一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轻松愉快的“民族团结和美家庭”故事会,每位同事都兴致勃勃的分享了自己成长和家庭发展的感人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705113948


党的民族政策像太阳一样温暖

“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沾了少数民族的光,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心,享受了10分的照顾分,如愿以偿的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1982年出生的布依族干部、组织人事处长罗杨稳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中青班培训,已成为了市委县处级后备干部,他至今对当年高考受到照顾格外兴奋、念念不忘,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同样因为是少数民族而得到组织关心的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陈炳旭,回想起自己有幸成为省委组织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学员仍倍感光荣,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培养,为他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单位四级调研员卫伟是回族转业干部,当年应征入伍时,面临着到部队只有汉族食堂、饮食不习惯的问题,有的亲戚朋友劝他慎重考虑,甚至放弃,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放下民族习惯,服从祖国召唤,经过部队培养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中国人,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服从”,卫伟如是说。市供销社还有两位少数民族复转军人——彝族的马龙和土家族的杨洋两位,都是满怀报国理想,穿上戎装手握钢枪,在部队坚决服从命令,淬炼意志品质、练就一身本领,如今都在单位各个岗位上努力工作,为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默默的作着奉献。


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品质

市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陈柄旭是水族,他介绍说,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与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承载的亲密友谊的寓意如出一辙。自小就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水族人和善互助、相互关心的做人道理。孩子长大了,还专门带着他到贵州老家和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了解水族起源、学习水族文字,让孩子记住来时路、方能往前行,希望孩子能传承好水族人的品质。机关纪委书记张宏辉世代都是白族,他对长辈和同族人勤劳质朴、亲密互助的优秀品质赞不绝口,为自己的民族非常自豪。他说,“我的妻子是回族,也是少数民族,我们的家庭有两种民族成分。对两个孩子的培养,不光是要让他们抓好学习,更要培养他们能吃苦”。张宏辉平时工作之余坚持长跑,注重锻炼身体,每逢周末,都要陪着孩子登山远足。几年下来,呈贡区周边的高山都留下了他们一家的身影。


民族之花在新时代绽放

办公室负责文书档案的杨慧是白族,合作指导处的副处长李尧是哈尼族,财会审计处的“财女”杨佳媛是纳西族,三位爱笑的少数民族小姐姐,在单位和善热情、助人为乐,她们在讲述个人成长经历时,都不约而同的对长辈团结互助、勤劳质朴赞不绝口,都表示要向长辈们学习,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事、做好工作。她们的发言让人不禁想起当代作家彭荆风笔下的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诚挚朴实、热情善良的的哈尼族小姑娘。市供销社是一个年轻、有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越来越多的像她们一样不同民族的年轻干部,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事业中,团结进取、努力工作。


市供销社这场“民族团结和美家庭”故事会,纯朴的语言、欢快的笑声,讲出了少数民族干部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投身新时代新征程的积极努力,对构建和美家庭、共建和谐社会的热切愿望。